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bungalow

An. 表面;外观,外表;地面。水面

Bvi. 浮出水面;在表面工作;显露

Cn. <英>平房;<美>单层小屋,多于一层的小屋

Dvt. 使浮出水面;使成平面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临时约法》由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共同纲领》由新政协制定,《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临时约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共同纲领》体现新中国临时宪法性质,《宪法》体现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与《共同纲领》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知识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准确推理的能力,题干中“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是解题的关键,突出了社会各阶层,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由此分析备选项可以得出应该是《共同纲领》,而《双十协定》《论联合政府》《论十大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互相监督、长期共存’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9 分

  37.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

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正确答案

(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2 分

37.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解析: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正确答案

(1)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思想主张:仁者爱人。

(2)生存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认识: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希望纠正这种状态。主要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

(4)略

解析

(1)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2)从图13中得出下降结论,从图14的对照中得出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差。结合材料三提出“贫富分化严重”这一社会问题。从“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这一关键句概括英国有识之士的认识。从认识、观念、工人斗争、统治利益等角度分析英国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原因。

(3)从材料四中所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从等额变差额、从8:1变1:1等信息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彻底性等角度思考这些变化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发展特点简述轨迹。

(4)看法应该是赞成这一主张或指出中国政府正是这样做的。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等角度用史实简要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工业革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熟悉(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急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一知识点 : 人民政协制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8
  • 下一题